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02|回复: 30

孙斌和高清登顶艾格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7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ink Simulation
孙斌和高清已于瑞士当地时间9月6日中午一点登顶艾格峰,并于当日下午6点顺利撤回到第一个木屋休整,据孙斌描述线路很有挑战性,这是一次完美的攀登。

我镜头中的孙斌和高清
IMG_2228.jpg

IMG_1703.jpg
发表于 2010-9-7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到底是哪条路线。东山脊不该有5.10的路段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已经接到他俩回到因特拉肯小镇了,听孙斌描述其中有三段5.10近120米的攀岩,冰雪混合多段,具体报告孙斌之后会整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先上两张攀登中照片
IMG_0408.jpg

IMG_043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AD的路线就有这么难了么?ED2的北壁首登路线也不过到M5呀
不过看下面的照片大多数路段应该还行,他们是一日搞定还是在路线上宿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冬冬 于 2010-9-8 01:18 编辑

又查了一下,他们的路线就是Mittellegi Ridge么?
http://www.cosleyhouston.com/eiger-mittellegi.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good jo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紫笛依扬 于 2010-9-7 19:31 编辑

转帖孙斌在8264的简讯

攀登过程:
我们当地时间星期六下午从北壁下面海拔1620米的Alpiglen车站出发,从北壁的左侧上攀到达海拔2320米的ostegg hut, 星期天一早5点半,从ostegg hut出发,向右侧方向攀登,在2900米处翻上山脊,后沿着山脊不停的翻越角峰,最后在下午7点多,抵达海拔3320米的 Mittellegi hut,住宿一晚后,星期一早上6点半,从 Mittellegi hut 出发,沿着陡峭的山脊,在下午一点登顶,后沿souht ridge下撤到Monchsjoch hut住宿一晚,星期二也就是今天一早徒步半小时到Jungfraujorch车站,返回grindwald。
整个路线应该叫 Mittellegi integrale,从北壁转山脊,上升2400米海拔,路线难度:岩壁5.10,冰壁Ai3+,混合地形M3-4,相对艾格峰的其他路线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由于前段时间降雪很多,路线布满薄冰和积雪,难度和危险程度上升不少,近期基本没有人在攀登这条路线。
网上的介绍:
The 'Integrale' is one of the longest and finest expeditions of its standard in the Alps, involving around 8000ft of ascent from the tiny hamlet of Alpiglen to the summit over 3 days. People who are confident climbing Hard Very Severe (American 5.10, alpine grade V+) on rock can attempt this route. The most technical sections of this are climbed in rock shoes.
我们在整个攀登过程中都是采用的是高山靴+大包先锋的方式,即使在攀登最困难的三段100米难度为5.10左右的岩壁地形时也是一样,因此挑战性很大。

对我个人而言,路线整体难度不小,而且很长,对于心理的挑战是最大的问题,毕竟我们没有向导,没有刻意去了解路线信息,最后能够顺利完成,收获很大很大。

具体的报告将在今后几天拿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w2 于 2010-9-8 02:09 编辑

http://www.summitpost.org/view_object.php?object_id=32752
确切的说是东北山脊,这有图,有难度描述。艾格儿真的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jane 于 2010-9-8 15:54 编辑
又查了一下,他们的路线就是Mittellegi Ridge么?
冬冬 发表于 2010-9-7 14:46

http://www.cosleyhouston.com/eiger-mittellegi.htm

冬冬,你算是找对网站了。Cosley&Houston可能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职业高山向导,大姐Kathy Cosley今年50上下的样子,在80年代成为美国第一个上Eiger北壁(是正经的北壁,呵呵)和cerro torre的女性,她精通法文,还有古典文学的硕士学位,后来做职业向导,是美国最早拿到UIAGM证书的女向导。他们出的关于阿式登山的入门书在美国很受欢迎。他们在阿尔卑斯常驻,除了攀登,也组织ski mountaineering, Kathy大姐还经常带人去爬mt. Kenya,回头客很多。

我和一帮朋友有一年想去chamonix, 很多那边的路线介绍不是英文,有时候翻译不对,我的朋友吃过苦头。我们找到了他们的网站,他们对于阿尔卑斯经典路线的介绍翔实准确,而且拍的照片是专业水平。每年冰雪情况不同,冰雪部分的难度可能会差1级甚至2级,但是岩石部分,除非是象2005年Aiguille du dru在2005年有一次大的岩崩,难度级别不会变。既然Cosley&Houston这样的受尊敬的前辈说了Mittellegi Ridge是5.7, 我们都相信。在欧洲爬和四川迥异,Mittellegi半山有个小屋,这样就不用带帐篷睡垫了。有的小屋竟然还有给你烧饭煮水的小屋管理员,预定早晚餐,还可以定外卖的午餐,太奢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alpine登山线路和攀岩难度(比如YDS)混起来说要小心。登山线路经常有这种情况,抬头一看,你可以选择技术上困难但是直接了当,很干净安全的上法(比如一段几乎垂直的干净5.9缝),也可以选择技术上很容易,但是要绕一点,或浮石很多等拖泥带水上法(比如转过墙角的陡碎石槽)。要是你技术体力都没问题,你可能就上裂缝了,但是要是你背了个大包或精疲力尽或干脆就爬不了5.9缝,那你自然找来找去最后会绕点路上那个槽。对于第一种情况,你会报告这个路线5.9,对于第二种,你会报告是4级。这种情况在一个长路线上可能会出现很多次。

一般不要把登山线路的技术难度太当真,一个书上说的5.7,你可能可以找到4级的通过办法,但也可能你没找对路,最后吭哧吭哧上的是个5.9的地方。这后一种情况尤其是在迷路情况下容易发生。guide说5.7那对你可能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他们对路线上如何在某路线上七拐八绕找到最轻松爬法了如指掌。

有时成熟路线技术难度会标“obl” ,意思是obligatory,就是说这个难度是绕不过去、或拉岩钉也赖不过去的,这个难度要严肃对待。

另外由于法国登山路线传统是按穿登山靴、带包爬法定难度的,所以一个TD难度的路线,没有技术岩石操作时是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度,真是“very difficult"。但要是有了技术岩石操作,穿上攀岩鞋,你可能会发现实际从攀岩路线角度说在当今标准看很容易的路线,记得TD上最难可能也就是5.9左右,对于从攀岩馆和岩场成长起来的人,TD简直是闲庭信步。有人宣称他爬过ED线路,你应该问问是哪条线,是个1000米的冰岩混合还只是个不好到达的200米的花岗岩face。 虽然这个角度说,很多ED线路在今天的小冰镐和攀岩鞋面前也都不太难。但也有些线路比表面看起来更难的,比如在沙木尼附近你要是看见路线指南上写D的 "classic"路线,说不准最难的是一段当今没什么人会爬的宽缝,写着是4c,但我们爬起来难看异常,感觉6a差不多。

这类假象就是”Eiger也就是个5.7"这类登山调侃的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10# jane
Mark和Kathy写的那本书很不错,Alpine Climbing: techniques to take you high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恩,那是我见过唯一一本把判断、风险、心理包括恐惧等等这些“虚”的东西如此掰开揉碎说得清清楚楚的书。包括那句"Put yourself in a place to be lucky but never put yourself in a place where you rely on luck",跟“Mick Fowler测试”一样,都应该算是刚开始追求投入度的时候很棒的guideline。
原本7月就跟出版社谈翻译这本书,但是我自己懒了,该整理的相关信息到现在还没有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恩,那是我见过唯一一本把判断、风险、心理包括恐惧等等这些“虚”的东西如此掰开揉碎说得清清楚楚的书。包 ...
冬冬 发表于 2010-9-9 12:20


冬冬,如果你翻译他们的书,那真是为国内的山友做了一件好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真想把自己往不当人路上推的。
推荐:the rock warrior's way (mental training for climbers) by Arno Ilgn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看题目应该很帅
可惜不方便买外面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推荐:the rock warrior's way (mental training for climbers) by Arno ...
w2 发表于 2010-9-10 01:59



    确是本好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AD的路线就有这么难了么?ED2的北壁首登路线也不过到M5呀
不过看下面的照片大多数路段应该还行,他们是一日 ...
冬冬 发表于 2010-9-7 22:40


东山脊难度应该是D,mont blanc地区以外为数不多常规路线到D的山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alpine登山线路和攀岩难度(比如YDS)混起来说要小心。登山线路经常有这种情况,抬头一看,你可以选择技术 ...
mh 发表于 2010-9-9 03:18


阿尔卑斯地区的确有山峰是穿着攀岩鞋攀爬,但又以阿尔卑斯难度定级的路线,比如
http://www.summitpost.org/mountain/rock/150859/riffelhorn.html
4) Biner Couloir (ED1, Rock to UIAA VI, 1.5hr, 70m)

不过这个山峰还是很推荐的,坐小火车到roteboden,走15分钟就到了,很多zermatt的高山向导给客户作为攀登马特宏的热身和联系路线。山下的riffelsee就是观赏马特宏的最佳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真想把自己往不当人路上推的。
推荐:the rock warrior's way (mental training for climbers) by Arno ...
w2 发表于 2010-9-10 01:59


书没有读过,但是上过一晚上Ilgner的课, 连讲带演示,然后学生操练,可能是本人水平低,是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好像没有象二叔那样有醍醐灌顶的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阿尔卑斯地区的确有山峰是穿着攀岩鞋攀爬,但又以阿尔卑斯难度定级的路线,比如
陶瓷虾 发表于 2010-9-11 22:46


现在跑到沙木尼或Cortina应该是有多一半人是准备爬穿攀岩鞋的路线的,而且这种在山里攀岩的路线越来越受欢迎,不但有趣,而且大都可以速上速下,可以利用短天气窗口。沙木尼镇周边的尖峰上布满了这类线路,2003年大旱,Walker Spur也“打折出售”,能几乎全程用攀岩鞋攀登。前文说的慎把登山和YDS混起来用的意思是慎把攀岩等级(无论是UIAA、法、YDS计量)用来描述整条登山路线难度,因为经常意义不大。但线路细节描述详细到画topo图的程度时,就应该使用攀岩等级描述每段甚至某片岩石地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UIAA有两个功能,在73年设计的时候就定下了.
1.它用在登山时,等同于法国等级,也可以用来描述整条登山路线难度,包括ROUTE FINDING
2.它也可以用来描述专门的攀岩技术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东山脊难度应该是D,mont blanc地区以外为数不多常规路线到D的山峰。
陶瓷虾 发表于 2010-9-11 22:39



    真正的那条横着的那条脊600M难度是AD,这条线路的D的是从OSTEEG小屋起步上到东山脊开始的三段.难度是D.有钉.但需要你的ROUTE FINDING能力.东山脊可以从东北侧也可以从南侧上.从一些评价来看,从背后上比从东北侧难度稍高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华仔 于 2010-9-12 13:14 编辑

回复 19# 陶瓷虾
定级ED1就是因为有VI的这段无保护的屋檐攀岩,所以后面把这段专门标出来.ED1是整条线路的描述.这里的VI只是难度,你可以穿高山靴爬,也可以穿攀岩鞋爬.
很多高手会把攀岩鞋当高山靴内靴,这样他们可以跟据地形来是采用哪种靴,但我知道普莱泽利还有豪斯这些经常是在高海拔穿着高山靴爬这种难度的岩石.
难度是客观的,不能因为你穿高山靴这段岩壁的难度就会加大,穿上攀岩鞋难度就会变小.但穿高山靴爬岩石肯定比穿岩鞋难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20# jane
还真不是当头棒喝,只是一直以来是玩直觉的,后来发觉直觉也可以训练,还可以出书……。
还有顺便插一句,人家好心好意报告攀登喜讯一帖子,怎么在这就慢慢侃成了精神力问题了,这……,轴过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陶瓷虾
定级ED1就是因为有VI的这段无保护的屋檐攀岩,所以后面把这段专门标出来.ED1是整条线路的描述 ...
华仔 发表于 2010-9-12 20:56


大概俺没说清楚,这条路线标ED1原则上是没有问题。ED1听着是很吓人的,70米VI的攀岩路线不算是很吓人的。阿尔卑斯难度大多情况下针对的是登山路线,穿着高山靴,背着包,甚至还戴着冰爪。像刚才那条路线,无论是接近还是长度,实在不能算登山路线,穿着攀岩鞋三两下就能搞定,用阿尔卑斯难度标示有点虚高。
相比之下,奥地利的山相对低些,所以奥地利人很多干脆不标阿尔卑斯难度,只标示长度,岩石难度,冰坡角度,比如这本书,阿尔卑斯东段的冰雪坡路线。   
http://www.amazon.de/Firn-Eiskle ... tzsch/dp/3950092005
包括大钟山北壁那些路线,一概没有阿尔卑斯难度
网上的例子
http://www.bergsteigen.at/de/touren.aspx?ID=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华仔 于 2010-9-12 19:01 编辑

回复 26# 陶瓷虾
其实你的意思我早已经明白了,你没仔细看我的回复也没仔细看你给的链接.那是条登山线路.过了这个难点后才上到山脊,而且要爬这条线路是要从西顶下来.
我说的是整条路线难度的描述.你再仔细看看? 那个70米只是Biner Couloir 线路登顶Riffelhorn 中的一段而已,以它命名不是就是爬这70米呵
一点都不虚高
这一会虚一会实的,二叔认为有点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好吧,不继续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热烈祝贺呀!!!2004年我在这里转悠了好几天,把山根边上的小路淌了2遍,摸摸那些岩壁,又坐小火车到山腰上,从隧道里面流着口水看了好几遍外面的岩壁,最后买了张北壁路线图的明信片寄给了陈辉同学和裂缝同学,感慨了一下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来爬一下,最后灰溜溜的走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年轻的同学实现了这个愿望,真是开心。要说那马特宏,还是我跟王茁结下梁子的起因,丫嘲笑我没有专业知识,还问有没有机会去爬这么专业的山,我最气不过的就是丫说,有人问我是哪里人,千万不能说是中国人,一定要说自己是日本人,省的给中国人丢脸,为这我半年多没理丫。最后我憋着口气,1小时就爬到马特宏最简单的那条线路的小木屋,从那里上去还要10个小时,但是必须要向导了。回想起来,我真是没给中国人丢人,因为压根就没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连个背包都没有,一个人在那小木屋里晃悠一圈,就飞奔下山了,赶上了最后一班缆车,回来也没跟王茁再提马特宏的事,丫过几个月就出事了,再也没机会谈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想起来,我真是没给中国人丢人,因为压根就没人问我是哪里人,
花皮瓜 发表于 2010-9-13 11:51


by default,你是日本人,就好比你在北京大街上不会有人问你是不是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冬冬,如果你翻译他们的书,那真是为国内的山友做了一件好事了。
jane 发表于 2010-9-9 23:53



   
    Some different voice.
I have this one.
I do not think this book is good at all.   poor pictures, poor printe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6 03:41 , Processed in 0.0761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