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414|回复: 38

白河攀岩:精神鸦片一些杂七杂八数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白河攀岩:精神鸦片一些杂七杂八数据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4-10-15 20:01:00)[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白河 精神鸦片 结组 多段        分类: Climbing
a今天和apple爬了精神鸦片,很开心,感谢草书率领的开线团队辛苦的工作!

一直很好奇在攀岩的时候使用GPS是否靠谱,所以对线路起点、终点做了标记,并并且下降的时候全程开着GPS记录。

先看一下线路概况(摘录自:《白河地区多段运动攀汇总2014年10月10版本.pdf》):
roadbood.jpg
整个线路6段,157米。

攀爬概况:
10:40左右起步,12:40左右到顶,山顶休息10分钟吃喝,14:00左右回到线路起点。上升是2小时,下降1小时10分,下降慢的问题完全没有改善,肿么破?

Garmin Oregon 300截图。

gps_screen.png


数据分析:

在Garmin Basecamp打开轨迹。鉴于GPS的精度问题,我没用轨迹记录的距离,而是从起点到终点拉了三个直线,计算出起终点大约是103米。vow,我以为我是在爬vertical cliff,其实看起来很像个大缓坡啊。

basecamp.jpg

拉到Google Earth里面看看

GE_s.jpg


可信度:终点在山顶,卫星满信号,GPS显示误差3米;起点靠山坡,GPS显示误差15米左右。对照Google Earth地图,两个点的位置基本可信。

GPS显示起点海拔214米,终点海拔336米;Google Earth显示起点海拔231米,终点海拔293米。从GPS水平精度看,我认为GE的数据明显误差偏大,GPS更为可信,整个线路爬升大约122米,而不是62米。

根据水平距离103米 ,垂直距离122米,粗略计算线路长度= SQRT(103*103 + 122*122) = 159.7米,和草书给的数据吻合,初步结论是GPS数据基本可信。

历史变迁:

从卫星照片,看一下白河植被的发展状况。
20040203s.jpg
2004.02.03

20090407s.jpg
2009.04.07

20120329s.jpg
2012.03.29


2013.09.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新浪微博的回复是最新的在最前面,所以这个楼层大家可以从最下面向上翻
寻找mafalda的apple的微博_微博 (1).png
寻找mafalda的apple的微博_微博.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jane.png

我们两个还在初学阶段,所以每到保护站,会交换一下意见,说说对方哪里不对,或者自己又领悟到了啥,共同进步。啥时候基本不用交换意见了,就说明真的熟练了。

这次的催基本上也是这个想法,并非要真的早下去几分钟而已。

ATC掉有催的阴影,但更多是自己的操作问题吧:想爬大岩壁,这些基本动作要像本能一样的刻在自己脑袋里。野外各种意外情况、压力随时都会发生,基本技术动作不能变型。

十三点的说法第一次听到,还特地去G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7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另外坚决同意二叔的说法,除非是极其特殊的情况,强烈不推荐一边一根绳那样的同时下降。

有些人看了书或者影像,就照着某个特殊的招数做,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其实这种态度挺危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4# jane


    本就是讨论,何必扣帽子呢,要想知其所以然,请拿出单人双绳下降和双人单绳下降的区别数据来,当然前提是anchor是绝对安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5# hhxi


    记得有一个事故是两人平常都是这么分开下降的, 很熟悉的同伴, 很有默契, 但有一次一人在地面, 一人在顶站, 顶站的想把自己放下来, 地面的人却没承重, 结果顶上的人摔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6# rocktor


    一个在顶上一个在地面,说明两个人体重相差太大,本就不合适,再说顶上的摔死是因为地面的把保护解除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7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7# hhxi


    http://www.rockbeer.org/accidents/?p=94
虽然不是一回事,但体重对抗比较容易出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w2 于 2014-10-17 08:35 编辑

这说话方便多了,微博太TM憋屈了。
我是从这次经历学到的多人次极端条件下高效率下降的方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e1ce940100mn02.html
当时的情况是,我和阿成,jimmy chin,supertopo的老板Mac,还有摄影师cory rich去爬half dome的snake dike路线,给TNF拍广告片。快要完成时遇到极端天气,当时路线上还有2个瑞典climber,7个人怎么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最有效率的撤退呢?
第一步:建立保护站,当然snake dike本身是一条bolted route,所有保护站都是挂片。
第二步:把2条单绳分别固定在保护站。绳尾打结。
第三步:2个climber分别用GriGri下降(用atc就得打抓结),到达下一段后再次建立保护站并确保自己。
第四步:3组6人下降完,最后一人拆开分别固定的两条单绳并连接在一起挂入保护站,双绳下降。
第五步:抽绳,重复整个过程。
这么来算,相当于7个人降一个满pitch(60-70m),约等于4个人分别下降的时间。
问题来了,事后我琢磨了一下,觉得第二步骤的时候直接两条单绳一连接然后直接两头降人,不就省去了最后一人还要拆结再打结的时间,岂不更有效率?我把这个想法和jimmy和Mac一聊,他们给我的回复是:“do not do this!one side get trouble,both fucked!”
10年爬扎金甲博,我和伍鹏老向登顶已经下午4点,为了不破坏当日攀登天黑前必须回到营地的铁律,我们在我的建议下也采取了这种方法,3个人下降的效率约等于2个人,更新的发现是避免了一人同时抛2条绳造成的绳子不到底互相缠绕的问题,沿途还能清理路线,还能同时寻找可供下一段下降的保护点。
后来经过思考结合多次的实践,我觉得他们说的很对:两条绳子一旦不独立,就变成了配重式操作,其中一端出问题(我能想出来的:攀登者昏迷,死亡;绳子磨坏,磨断),另一端要么没有足够绳长处理问题,要么因为绳子可以滑动瞬间大祸临头。
不知道说到这,西西想通没有。双绳连接其实和单绳对折是一个效果。而两边同时下降设置时正确的方式是2条绳子单独固定,这也决定了这种方式不适合2人下降使用。运动攀其实是有浓重的襁褓氛围的,bolt很结实,路线很清晰,但养成你自己琢磨出来的这种方式的习惯,放在其他环境,致命的几率何止翻数倍?你要是还想不通,那你就多模拟多实践,这儿提供几个常见命题:
一、单绳对折一边一个降,其中一人上方绳索因为左右摆荡绳皮磨开
二、单绳对折一边一个降,其中一端断裂
三、单绳对折一边一个降,其中一人被落石砸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8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9# w2


    第二步:把2条单绳分别固定在保护站。绳尾打结。

请问把单绳固定在保护站你用什么结?
双八,有人下降受力之后会不好解开。
单布林 or 双布林 or 其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8字,单结都可以啊。又没冲坠,不难打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楼上各位大神歪楼歪得不错,就像大学熄灯后的卧谈会,聊着聊着就没影了。不过挺好,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带出很多问题,充分探讨之后,学习、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以下小结一下我从上面学到的东西吧,各位看看是否有不对的地方,继续批判,歪楼,学习。

w2和hhxi的出发点有很大不同:w2把所有的日常操作都当作是大岩壁的训练场,所以一个技术如果只能在成熟运动线路用,不适合在大岩壁用,那就是不应该提倡的技术;hhxi则就事论事在讨论成熟运动线路下的技术问题。所以两个人迅速达成一致,排除了在大岩壁、传统多段使用体重对抗下降方法的可能性。

rocker给的事故报告很有参考价值,里面一句“用保护者的体重在另一端作对抗。尽管不太常见,Palatt却偏爱这种下降法,和他的搭档干过很多次。”对于我和apple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如果成熟的技术够用,那么在熟练掌握这些基础之前,没必要引入更多的技术,因为这也同时意味着引入了更多的复杂度和风险。拿开车来比喻,新手实习期,你只能能力开一辆民用车,给你一辆F1,分分钟就撞死了。类似的问题,小Po在我们上课检查大家塞子的时候,用的是平衡降,在精神鸦片最后一段也试验了一下,好玩,现在看属于高级技能,暂时不发展了。

讨论的好玩之处在于从细节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客栈说的和甘薯如此降被卡;比如w2说的磨绳子的问题。有意思。


======================================================================
更多供批判的素材来了。


本次赶着攀岩季节结束前去白河,主要不是为了磕线,更多的是练习:
1,看我们俩个能连续爬几天结组,以及连续爬对体力的影响;
2,搜集一些GPS数据,看以后攀爬之前用GPS做规划是否靠谱;
3,练习成熟运动攀的多段保护站操作,尽量提高效率

目标1:
第一天爬完精神鸦片后,没啥感觉,估计是线路比较简单,所以轻松愉快。第二天爬完三不,和上次一样,小腿酸痛,站face站得;第三天从歪裂回来之后,感觉累了,迅速选择回城吃羊肉串去也,没再尝试第四天。
基本结论是爬简单线路不费啥体力,但如果线路接近自己的极限攀爬能力,那么体力消耗成倍增加,对羊肉串的渴望迅速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攀爬能力和羊肉串是整个攀爬的根基所在。

目标2:
只搜集了两条线路的数据,样本不够多,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轻易下结论不是好习惯。以后继续搜集。
回家翻阅了一下登山圣经,当年我们盗版的第六版,更多的是讲解了地形图怎么看;而第八版的目录,增加了GPS,这应该是趋势所在啦,只是目前看来似乎大家都不喜欢用。
争取忽悠大家都用这玩意,这样以后找地方什么的就都方便了。

目标3:
基本达到目的,在保护站的动作比较熟练、一致了。
当然,ATC扣反了之类的事情还是偶尔发生。绳索管理熟练一些了,但保护站主点的那根绳子长度还是掌握不好,经常是要重新调整一下长短。

在保护站,我用PAS,apple坚持用扁带,还非说她的比较好,回头我把我的图和操作发上来,大家给评评理,我觉得我的操作比她的简单便宜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belay.jpg

这是我在保护站的状态,欢迎批判。

我到保护站之后的操作如下:
1. PAS分别挂到两个点(有时候挂挂片,有时候挂梅陇,完全看心情,没规则)
2. 叫保护员解除保护
3. 翻锁,让锁大头朝下
4. 挂左侧双套结;挂右侧双套结
5. 打双八,挂ATC
6. 如果有第三个锚点,挂快挂,穿绳
7. 收绳。
8. 拉到下方的人之后,穿ATC

apple这次尝试不用pas,用扁带+主锁。大概操作是:
1. 挂两把快挂,主绳入
2. 身上一个扁带+主锁挂入锚点
3. 两个快挂依次打双套结
4. 叫保护员解除保护
5. 拆扁带+主锁
6. 打双八做主点
7. 如果有第三个锚点,挂快挂,穿绳
8. 收绳
9. 穿ATC

我们两个都各自觉得自己的办法好:
1. apple说他用的装备少:两个快挂,一个扁带,一个主锁;我认为我的装备少:一个PAS,两个主锁
2. apple觉得我的保护站复杂:主绳压PAS,四个点连接到锚点了。我承认
3. 我觉得apple操作复杂:我的方法PAS挂好后就一直有备份了,保护员可以休息了;apple的要倒腾半天(她不承认)

首先缩小一下讨论范围:仅限于白河这样成熟的运动攀路线,一般都至少有2个anchor,多数地方有三个;大部分有梅陇;三个锚点的位置都比较好,不会离得太远;我们俩个会交替领攀;不考虑传统多段(等运动熟悉了再练那个);

问题自查:不符合均衡受力原则。这个问题原理上很好解决,但似乎一实施,就容易变成只有一个点受力了。

欢迎拍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感谢二叔详细而耐心的解释,我完全认可,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穿绳一边一个降在anchor受力上并没有太多的增加,只是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我自己曾经尝试过3~4次,基本上和搭档体重相差在5KG以内,所以顶绳的滑动也很少。
再次重申,谨慎使用这种方法。

另外根据图片来看楼主的保护站我认为是有问题的,保护站的原则是独立、受力均衡、备份,楼主的保护站很难说做到均衡,一般操作应该使用扁带分别连接两个挂片,使扁带角度小于60度,使用魔术扣或者单结挂入保护器。
同理我觉得用PAS确保也很难做到均衡,如果是双绳通常我用两个双套,如果是单绳我会一个双套,一个菊绳连接。
不知道是因为没有扁带了呢,还是什么原因,用主绳双八字连接保护器我没看到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9# w2


    受教了,命题中如果一二出现比较少而且单人下降也可能会发生的话,三至少是很致命的,而且是不会在单人下降中出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mh 于 2014-10-19 07:25 编辑

回复 13# woodhead

我除了器械攀登从来不用菊绳或类似的东东。不喜欢一大团乱七八糟的东西挂在安全带上。这大概和爬传统、登山有关,因为安全带上挂着东西还有背包腰带已经够乱的了。

我的顺序大概是
1 主锁进左右挂片,
2 双套结进左右主锁,注意两个双套结中间留余绳,避免三角受力,如果可能需要移动就留足够余绳(可能有很多米)。 如果锚点两个点都是挂片,那么到此为止(如果是自制锚点,连接跟攀人一端打8字联安全带,调整到均衡受力。)
3 告诉底下保护解除
4 保护跟攀人的主锁进高处的挂片,一个挂片放不下两个主锁就进铁链,铁链不是巨结实可靠就用快挂连到另一个挂片作为备份。(锚点不是挂片而是自制要均衡受力)
5 reverso进主锁, 收绳到紧, 听到“是我”后,绳进Reverso,告知下面可以爬了。

没有用扁带或菊绳。
不用两个双套结之间的哦绳子构造保护跟攀人的保护点,因为跟攀人遇到困难时自己可能需要调整连接锚点的绳长以便帮助或查看。在大平台上尽量坐在看得见或听的见跟攀人的地方保护。
所有主锁都可以用门相对的普通锁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woodhead

我除了器械攀登从来不用菊绳或类似的东东。不喜欢一大团乱七八糟的东西挂在安全带上。这大概和爬传统、登山有关,因为安全带上挂着东西还有背包腰带已经够乱的了。

我的顺序大概是
1 主锁进左右挂片,
2 双套结进左右主锁,注意两个双套结中间留余绳,避免三角受力,如果可能需要移动就留足够余绳(可能有很多米)。 如果锚点两个点都是挂片,那么到此为止(如果是自制锚点,连接跟攀人一端打8字联安全带,调整到均衡受力。)
3 告诉底下保护解除
4 保护跟攀人的主锁进高处的挂片,一个挂片放不下两个主锁就进铁链,铁链不是巨结实可靠就用快挂连到另一个挂片作为备份。(锚点不是挂片而是自制要均衡受力)
5 reverso进主锁, 收绳到紧, 听到“是我”后,绳进Reverso,告知下面可以爬了。

没有用扁带或菊绳。
不用两个双套结之间的哦绳子构造保护跟攀人的保护点,因为跟攀人遇到困难时自己可能需要调整连接锚点的绳长以便帮助或查看。在大平台上尽量坐在看得见或听的见跟攀人的地方保护。
所有主锁都可以用门相对的普通锁代替。
mh 发表于 2014-10-19 15:14



我之前也想过用主锁,或者说用双快挂时不同时用扁带,但woodhead觉的我在未解除保护人保护时,在打双套结时,也出现单点保护状态。所以我才使用了扁带+主锁做备份。看你的操作,这个是可以省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woodhead

4 保护跟攀人的主锁进高处的挂片,一个挂片放不下两个主锁就进铁链,铁链不是巨结实可靠就用快挂连到另一个挂片作为备份。(锚点不是挂片而是自制要均衡受力)
mh 发表于 2014-10-19 15:14


如果锚点是挂片,不均衡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锚点是自制,必须均衡。


是这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0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在未解除保护人保护时,在打双套结时,也出现单点保护状态
apple 发表于 2014-10-19 15:09


没明白,离开上个保护站后你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如果锚点是挂片,不均衡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锚点是自制,必须均衡。


是这个意思? ...
apple 发表于 2014-10-19 15:17


前提是白河那种比较新的粗壮挂片。这种地方一两倍体重拉力下是否均衡我看关系不大。改换先锋保护要更小心些。
遇到石头渗水、裂缝、bolt陈旧我都会均衡并,有可能的话,再加独立的保护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在未解除保护人保护时,在打双套结时,也出现单点保护状态
apple 发表于 2014-10-19 15:09



没明白,离开上个保护站后你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mh 发表于 2014-10-20 00:52




对,我是一直在这种状态。
但我和笨笨一直没达成一致的是:到了下一个保护站,我需要做操作的时候,先双快挂或双主锁+主绳,再去打双套结的时候,需要先打开一个锁,这样是没有安全问题的?
另外,如果主绳不受身体重量,比较好操作,所以用扁带把自己先挂在保护站上。这个前提可能是保护是一个不好站立的位置,但在大岩壁或传统攀的时候,保护站都默认是很好的位置,可以站立及走动?这个完全没经验,就不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apple,你们怎么出现的单点保护状态呢, 在跟攀到保护站时,只要对方未解除保护,你一直是有两点保护的啊,因为他保护你的保护器是挂在2个挂片上的。你打好两个双套结,对方才可以解除保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0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成熟线路有多成熟?只是相对未开发线路而言的,这种称呼实在是很容易给攀登者一个放松警惕的误导,个人对危险的判断能力永远起决定作用。
双人同时下降确实快,但对养成固定操作习惯的人就不适用。我有一个朋友(一般都是自己的事安到别人身上)在青岛下降到地面直接就想解保护,幸好绳子的重力提醒了上面还有一个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配重,等待后降的人到达地面再同时解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0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关于双人同时下降的问题,我来说两句:

这两周在白河完美心情岩壁开多段线路,和河老师基本上每段都采用了双人同时下降的方法,保护站两个挂片加梅隆锁,绳子10mm 静力绳,在绳子中点体重轻的一端打双八字节防止滑动,绳尾打防脱结。两人用grigri 下降,下降过程中配合尝试动作、打眼、装钉、清理线路等,我和何老师体重相差30斤以上,绳子基本没有滑动,估计被我这一边体重拉紧,防滑结卡住梅陇锁。从上往下,干完一段,直接抽绳干下一段,避免重新爬回上方保护站,效率提高不少。

用两个自己刚打的挂片作为保住站,搭档互相熟悉,不存在过度疲劳等情况下,我们认为风险可以接受。

只是每次到达下方保护站,双方都挂上保护后,如果我先松开grigri, 何老师都要“啊!”的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关于双人同时下降的问题,我来说两句:

这两周在白河完美心情岩壁开多段线路,和河老师基本上每段都采用了 ...
飞马 发表于 2014-10-20 09:20



    明白了。

    如果河老湿不慎解了绳子,你还没有挂住,你会被绳结卡住。

    如果你不慎解了绳子,河老湿还没有挂住,就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0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23# 飞马
那你得问问河老师从哪学到的这招。
风险可以接受的前面你假设了至少2个条件。
而人们就是因为这些假设死去,我们还需要多少假设?
这世道真奇怪,明明有正确的方法,适用的环境
却偏偏要占那点效率的便宜,占了也就罢了,不出事都理直气壮,出了事都哽咽唏嘘。
最后再呼吁一次:单绳对折两边降人不可取,有巨大风险。

另外,有用心的请参考下用单向滑轮借助自身体重吊包的,哪个是不把自己连接到保护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mh 于 2014-10-21 03:06 编辑

反正大问题都出在一系列小问题同时发生的时候。每个小问题单独拎出来都问题不大,留意的话都能避免,但让小问题积累多了就难免叠加中彩。

我最怕的问题是时时需要留意、不留意就可能会有麻烦的问题。这种问题有不少。两人同时挂在绳子的左右就是把这种问题放在后果很严重的位置。

防滑结卡住梅陇锁
飞马 发表于 2014-10-20 09:20


你们两位在上面晃来荡去多少小时,身家性命就寄托在一个十几块钱、没有单独测试过的新梅陇锁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对,我是一直在这种状态。
但我和笨笨一直没达成一致的是:到了下一个保护站,我需要做操作的时候,先双快挂或双主锁+主绳,再去打双套结的时候,需要先打开一个锁,这样是没有安全问题的?
apple 发表于 2014-10-20 02:10


不清楚你是否明白我和慕澜的意思。自从你开始领攀到完成一段、开始建保护站,你一直是处于有保护的状态,最坏情况就是发生先锋坠落,掉到你最近一个保护点上。这时怎么建保护站你都没增加更多的风险。细分打结的顺序意义不大。

要一定说到达保护站该先做的,大概是赶快把自己用其中一个保护点保护起来,避免都到了保护站了又掉下去发生先锋坠落。不过这是每个领攀人的本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25# w2
回二总,我也不记得哪里学来的,也许是自己琢磨的。大家不要随意模仿。
把在中点处打结两人同时下降的方式与单人单绳下降做个比较如下图。实质就是无绳结端出事会祸及两人(具体什么事不展开)。概率从a*b上升到b,2人都出事的概率从百万分之一变成千分之一,假设a,b都近似为千分之一,两人都出事的概率与单人出事的概率相当。整个队伍的出事概率从2a*b+a+b变成了2b+a,增加了b,即从千分之二变成了千分之三。2人都不出事的概率不变。简单的结论是风险增加了50%。To Mh:有另外一个梅陇备份,这个风险是有的,需要进一步明确。
捕获.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整个队伍的出事概率从2a*b+a+b变成了2b+a

笔误了吧,貌似应该是
整个队伍的出事概率从a*b+a+b变成了2b+a


表里的那个0应该是b。

不过这个模型太简化了。实际第一个下去的人风险大些。如果下降出事是一个人的话,另个人还可能施救。

关于梅陇锁和铁环,我认为每一个都该单独拉测一下。用10倍简单杠杆加一个人的体重就能测到~7kN。要不在你小院里做一个?可以多个连在一起测以节省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28# 小河
回河博士,都按公式计算风险,我们就没风险啦。
两根独立单绳操作,下降两人连一块儿,那除非保护站失效,其余风险都能降到最低限度。
国内的现状就是大家一看有便宜可占,只会模仿如何操作,而不会关心为什么这样操作。
当然,这种心理,并不止是攀登领域。
攀登最操蛋的一点就是缺乏规范,每个人都可以觉得自己是对的,以风险可自行接受之名。
博士是白河领军人物,别轻视自己的示范效应,特别是攀登的技术和意识基本靠言传身教这种低级模式。
take risk,take responsibilit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25# w2

我认为单绳对折两人同时下降的最大风险在于,如果无防滑结端的人先到达保护站,由于习惯操作立即解除保护,而搭档还在下降途中,会造成搭档坠落一段距离(由于搭档还在下降途中,绳子是受力的,无法解除保护器,习惯动作一般是松开制动手,如果使用ATC 类保护器,而且没打绳尾防脱结,将会是致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29# mh
准确说是整个队伍出事结果=人数乘以概率,从2a*b+a+b变成a+2b。
0就是0,表明B出事整个队伍完蛋,不存在B单独出事的情况。
只有简化才能清晰的量化这两种操作的风险差异。

梅陇锁核心问题在于没有大样本的抽样检测或者没有每一个都测试,很难排除生产工艺过程的偶发瑕疵。
所以必须有备份降低中彩概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30# w2
回二总,To每一个人,我不是在推荐操作方式,两人同时从非固定绳子两端下降的方式是不被推荐的,风险会大大的增加。
我确实在开线时采用过这样的方式,建议以前一起使用过这种方式下降的同伴保持警惕,谨慎使用,不要向他人传播。我也只是在很有限的场景下使用这种方式,这不是我的通行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把绳子固定在anchor上(例如,单根绳子在中点处打一个八字结,扣在anchor里),两人再从两端下降;由最后下降的人解开绳结,双绳下降。这才是提高下降效率的可行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33# 小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mh
准确说是整个队伍出事结果=人数乘以概率,从2a*b+a+b变成a+2b。
小河 发表于 2014-10-21 08:28


人数乘以概率只有在独立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过以后在说算式。

只有简化才能清晰的量化这两种操作的风险差异。


那也不能简化得和实际过程大不一样。我认为a,b是随操作方式剧烈变化的。我认为登山时下降的问题
一是锚点失效(致命,有备份的话基本避免,最后一个人拆除备份的话最后一个人风险更大)、
二是人被绳子带下来的落石砸到,绳子被切割或杂到(先下的人风险大,后下的有前车之鉴)、
三是由于不能预计下面的情况,下去后发生大摆荡(先下的人风险大)、
四是操作失误比如从开放绳头滑出去(所有人都有风险但先下人被他人提醒可能性小)。
一、二、三种情况两人同时下的话先下人或最后下的人的单独风险成为所有人的风险。

不知版主能不能把这些关于下降的讨论放到那个下降安全贴去。这是在和笨笨他们的事没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不清楚你是否明白我和慕澜的意思。自从你开始领攀到完成一段、开始建保护站,你一直是处于有保护的状态,最坏情况就是发生先锋坠落,掉到你最近一个保护点上。这时怎么建保护站你都没增加更多的风险。细分打结的顺序意义不大。

要一定说到达保护站该先做的,大概是赶快把自己用其中一个保护点保护起来,避免都到了保护站了又掉下去发生先锋坠落。不过这是每个领攀人的本能吧。
mh 发表于 2014-10-21 11:05

听明白你们说的了。有些细节应该是我们过虑了。
多谢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人数乘以概率只有在独立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过以后在说算式。



那也不能简化得和实际过程大不一 ...
mh 发表于 2014-10-21 13:12



    楼歪得真专业!
   
    最后这几个锚点失效总结得很有帮助。如果各位愿意,不妨继续歪一下锚点失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2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听明白你们说的了。有些细节应该是我们过虑了。
apple 发表于 2014-10-21 13:43


一定要随时清楚此时的风险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2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时间那么早就慢慢降吧,我觉得这种大坡比直壁降就是慢。直壁双脚可以离开岩壁,重量在腰上,atc用起来更顺滑。大斜坡脚要踩着岩壁,重量分散,atc给绳子就没办法很快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5 14:15 , Processed in 0.0940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