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94|回复: 13

never knot dyneema sling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曼曼起舞 于 2009-11-9 17:58 编辑

小曼这次和Torsten在郭亮爬传统,看到Torsten在树上做保护是不是使用“Girth Hitch securing sling on a knot"
而是直接拿Sling环绕树,直接拿Carabiner扣住sling的两头
我很疑惑便问Torsten 为什么不是用 Girth Hitch securing sling on a knot方式(如图)
他回复,因为是Dyneema Sling 所以会有磨损短裂的危险。
nature01.jpg

这是Torsten转发给我的,请大家参考并提出看法。谢谢。
http://news.climbing.de/john-sherman-equipment-failure/
发表于 2009-11-9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如果所言不虚,可以做实验复现,用Girth hitch连接两根扁带,站在地面挂上体重反复的加力,看多少次能断?
看John Sherman的扁带断裂照片,断口很整齐,像是切断的,只有一两束纤维丝羽飞舞,像是拉断的,我猜是横向移动时被锋利的岩石晶粒或者边缘切断。

实践是检验整理的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jane 于 2009-11-10 01:11 编辑

Never knot dyneema slings? 这里有个语言的问题。hitch和knot不是指的同一个东西,knot是结, hitch是套。结和套不同。保护站如何设置,Chauvin Guides有一篇很好的文章,图文并茂,值得一读。http://www.chauvinguides.com/Anchoring.PDF

dyneema连接在安全带的belay loop 用girth hitch 应该没有问题。在肚子上时时检查。

看了sherman的原文,dyneema和spectra是一回事他似乎也不知道(不同的商品名而已)。3年前,BD的kolin Kowick 做过一个细致的力学测试报告,john sherman的连接法是不推荐的(如果号称是老手,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太土了)。事实上,任何扁带都不能象他照片上那么连接,20年前出的指导手册就这么教的,2.5cm的尼龙散扁带也不行。不过我附和小河的看法,那个断口更象是被利刃切的。

kolin Kowick 的力学测试报告,不同材质、不同粗细的sling连接(john sherman 的连接法也有测的),在此:
http://www.rescueresponse.com/st ... ing_two_slings.html

顺便提一下2.5cm的尼龙散扁带,长的一卷有时候不是一整根,而是2根,接头用胶布缠着的(鲜明的标记,厂商也明显的警告)。有这么一个事故,某人买了一长条,看到白色的胶布也不在意,用来做顶绳保护,以为是一整根,再加上其它错误,导致事故,报告在此:

http://www.rockymountainrescue.o ... lysisHappyHour1.pd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觉得Sherman的断裂例子太个别了。断的地方平整,太象切的了。要是被另一个扁带切的,那那另一个在哪里,是不是也应该被这跟切得差不多了?要是被自己切的,为什不在另一边也有类似痕迹?

> 事实上,任何扁带都不能象他照片上那么连接,20年前出的指导手册就这么教的,2.5cm的尼龙散扁带也不行。

哪个指导手册?不推荐扁带这么连接是在有了dyneema等高强度材料后才有提法的。实际上普通尼龙之间这么连虽然不推荐,但是在监视的情况下承载体重是没问题的。

虽然没有好的解释,但是Sherman他们用静态绳和grigri多天、多次长时间从这个锚点下降应该是用得比较狠。这么常用的锚点真应该用全长扁带连接(要是偶尔长扁带不够用时单次下降还情有可原)。幸好有两个保护点,完了一个另一个立刻顶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哪个指导手册?
Troll Tape Booklet by Andy Perkin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mh 于 2009-11-11 04:23 编辑
哪个指导手册?
Troll Tape Booklet by Andy Perkins
jane 发表于 2009-11-11 03:14


没读过,但是找到这个, 是英国2001年在一次事故后安全监管部门的调查报告。虽然没找到尼龙对尼龙连接内容,但是里面提起紫外线对暴露在外的扁带的损伤,让我想起来Sherman他们的锚点也是留在外面很多天,日晒雨淋的,看照片里的颜色的确很老旧。

时不时翻翻这些报告还是很有益处的,比如附录G中的测试结果显示,一个39KN才断的遍带,中间打了个单结后,打结的地方不到15KN就断了。当然对拉体重绰绰有余,但强度降低得的确很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The Official response from Mammut product manager as below: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knot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User Manual of the Mammut Slings --- 要认真读一下的说

HI_Sling_2210_00250_001_rz.pdf

349.16 KB, 下载次数: 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mh 于 2009-11-12 15:12 编辑

多谢权威答复。从断口看的确应该是被锋利东西切的。

看来打什么结都会给扁带带来约一半的强度损失,所以保护领攀的锚点应该尽量不打结,需要打结进行均衡或防脱的话,先双套一下让扁带圈强度加倍再打结。
对于只承受一两倍体重的情形不用过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谢谢大家宝贵的资料
回头跟Torsten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beal网站的介绍时这样的,确实拉力差好远,
http://www.bealplanet.com/portai ... sangles&lang=us
不过没找到不同材料打不打结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多谢。简单总结是:机械塞扁带直接如图中连接8mm dyneema扁带时,拉拽试验表明强度要减40%,只有15kN,但冲坠试验表明这种连接不是受力链条中最弱的环节,这种连接在知道局限情况下是可用的。

我加一句,这个试验说明一些问题但还是有限的,比如用过一两年的扁带是不是表现也和新的一样。所以,我个人只会在坠落系数小、坏了一个保护点还有兜底的、或者保护点本身就不太强的情况下考虑。

另,照片中的那根绳子和我当初卖给w2的貌似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6 03:32 , Processed in 0.0606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