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27|回复: 2

观察:科学不是万能的魔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5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ink Simulation
观察:科学不是万能的魔法

科学时报

  作者:张科研

  曾因《时间、空间与万物》而声名远播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员布赖恩·里德雷所著On Science的中文译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译名为《科学是魔法吗》。在书中,作者探讨了科学家孜孜以求的万物理论是什么,究竟有没有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也呈现了科学的限度,引起读者深思。

  期盼科学与艺术互补

  布赖恩·里德雷提到这本书的写作动机之一,就是不满于认为科学可以解释一切,包括传统上属于宗教和人文领域的奥秘。那么,作为一本向“科学主义”宣战的书,《科学是魔法吗》为我们展示了在科学的强权统治下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人类危难:全球变暖、转基因农作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由那些手执离子对撞机瞎折腾的高能物理学家所引发的对世界末日的担忧等等。

  作者在序言中一再强调“尽管科学力量强大,但它有着明确的限度。在科学的局限性突显的那些领域,其重要性必须让位于人文”(自由的风注:你看,人文不是科学吧?否则它怎么填补科学有局限的那些领域哩?)。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分析科学与魔法、科学与艺术、科学与心灵、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感性等关系的良苦用心。

  在分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作者写道,艺术与科学惊人地相似,它们曾经同属于一种魔法——宗教传统;都是对自然界的认识,一个是关于自我知识,一个是关于公众知识;科学和艺术中都存在手艺和技巧;艺术和科学中媒介的重要性;其实科学本身就充斥着美学原理,计算机屏上由适当着色显现出来的漂亮的分形图产生的根源就是数学方程,也许科学的本质不是美,“但它也不可能对美无动于衷”。

  但艺术与科学又是不同的,艺术作品是独特的、不可翻译的,科学工作的内容却具有普遍性。其实,世上各要素和事件都是独特的,在本质上,它们更倾向于艺术,我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只有“通过在思想上把那种复杂性还原为可重复的简单事件,并用科学的方法理性地加以描述,我们才能处理它们”,在这里,艺术与科学又形成了互补,因此艺术和科学都是必需的。

  本书的翻译李斌说道:“透过这些文字,以及文本背后的思想,作者对科学主义盛行所表示的忧虑,对科学与艺术进行互补的期盼,可以说是跃然纸上。”

  无法抹去的魔法形象

  在科学与魔法的问题中,化学与炼金术就是的一个个案。炼金术一直都蒙罩在深深的魔法面纱下,神奇的化学反应、神秘的药物、超自然的想象,它确实就是一种魔法,但后来有研究者认为这其实也可以说是科学——以科学的标准进行判断它们都符合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说:“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地声称科学是魔法或者科学不是魔法。我认为科学最基本的一些理念与魔法在形式上是相通的,科学就是要掌握自然的规律,掌握自然的规律就好似掌握了某种秘密的咒语,掌握规律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就好似念动咒语之后出现的奇迹一样,在形式上它们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我们甚至可以说魔法的这种信念对科学是起着某种激励作用的。”

  不仅仅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科学与魔法有不解之缘,而且现代科学所呈现出的很多东西也是像魔法一样的。

  “刚开始使用电脑的时候(那时用的还是DOS系统),我有一个学生就曾对我说:江老师,我觉得电脑跟魔法很相像,你输入一种指令让电脑执行,就好比你念芝麻开门的咒语,咒语正确,门洞就打开,咒语错误,你就无法进入山洞,只有输入的指令无误你才能进入下一个程序。当时计算机应该算是最前沿的科学了,但它确实呈现出了某种魔法的外表,这也就是所谓的神奇的科学。”江晓原说,“我们现在经常讲的科学当然都已经排除了这种神奇的东西,认为不存在什么超自然的,一切都是具有规律的,即使今天不能解释,明天就可以进行解释,或者最终总有一天是可以解释清楚,其实这种信念是永远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因为永远也不可能有一天能把世上无穷无尽的事情都解释清楚。既然解释一切的那一天不可能到来,那么就不可能除去科学中这种魔法的形象。”

  科学的血统是“纯洁”的吗?

  “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关于科学的一种新说法。”江晓原说,“它认为现代科学仍然具有一些魔法残余,但它不是将科学说成和魔法一样坏,而是将魔法说成和科学一样好,提高了魔法本身的地位,试图将其从迷信、胡言乱语以及伪科学的氛围中提拔出来,认为它依然存在于今天的科学发展中。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的说法,可能会遭到某些坚持纯理性的科学实践观的科学家的反对。”

  作为一本探讨科学的特征和限度以及科学真理的性质的著作,本书还突出提到了科学的血统,认为它并不是纯洁的。江晓原说:“通常魔法与巫术等被划分为一类,它们的特性是与科学格格不入的,但其实在科学的渊源里就是有这些成分存在的。我们现在所描述的科学的血统是事后人为改造的。打个比方说,有个贫寒出身的草莽英雄,造反起家,经过一番奋斗成为了皇帝,然后就开始构造辉煌的家谱,一直追溯到某某代的名人,使得他的血统渊源看似高贵。科学同样是很成功的,多少年代以来,人们在有意无意地对科学的血统进行着改造,什么魔法、巫术都被清除掉了,这样勾画出来的科学的血统是纯洁而高贵的。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要向我们讲述科学的血统并不是那么纯洁,这种新视角是之前同领域书中所没展示过的。”
发表于 2007-11-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3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恩,我同意他的观点,我最近很认真地学习《时间简史》,用我不太习惯逻辑的脑子去理解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最先进的结论,越来越觉得,那些一流的物理学家,根本就是诗人和艺术家嘛,如果不是,他们怎么能够将时间与三维空间互相演算,又怎么能表达出“弯曲空间”这样的概念来呢?这些对宇宙的描述,就算是放到当代的诗歌比赛中,也是有竞争力的。我 认为最接近哲学的一个新理论就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它说,某些成对的量,比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被完全精确的预言,因为如果你精确测量它的位置,你就不能精确测量它的速度,反之亦然。现代物理学已经基本承认,我们是不能把这世界代入一个方程式来计算它的结果的,我是这么理解的,也许我们人有命运,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命运。这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9 07:05 , Processed in 0.0625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