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30|回复: 28

来讨论一下视频处理的计算机速度问题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ink Simulation
年前买了DV,又装了一台新机器来做视频处理,配置大抵如下:
CPU: P4 4.0 (超的)
Mem: Kinston DDRII 667 2G
HD:  Seagate SATA 200G+320G

目前用下来,发现ULead10不能把CPU用满,不知道瓶颈出在哪个地方:(
操作系统中我没有用任何硬盘空间做页面交换,全用内存。ULead开起来吃的内存也不算高,昨晚看系统缓存已经用到了1.6G,也就是说我的2G内存全用上了(加上内存分配),读写硬盘的频率似乎也不算高,是哪里花时间呢?

这里头好像有很多人都有视频处理的经验,大家一块儿来讨论讨论吧,为我们以后节约时间。
发表于 2007-3-12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猜原因是windows的时间分配器(scheduler)不把所有空余资源都用上。内核调优在windows上怎么弄我不清楚。linux应该可以。
另外,Ulead可能也不把所有超线程都用上。我用virtualdub压,它的XViD插件有使用多线程选项,不用时效率60%,用时90%。
另外你的应用中(ulead中)是否在汇编一级被手工优化过也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关掉超线程。
超线程一般只会起反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关掉超线程。
>超线程一般只会起反作用

是吗?
但我在工作中,实测数据证明了超线程是有效的,不过是在我们自己的Linux平台下。
难道说Windows对超线程支持不好? 我的Ulead工作起来是8条线程,理论上讲应该是有优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们在linux下测试结果正好相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不谈测试细节光说测试结果是没有意义地~~~

基本说,多进程/线程对可以并行化的处理有帮助,对串行处理帮倒忙。
图象处理本质上可以并行化,但前提是软件设计人员把并行设计进去。

不管怎么说,windows除server版的版本进程管理肯定很中庸,经常因为一个
任务使整个系统都忽然慢下来,这很显然因为很多系统调用是不能被其他进程打断的。
好的进程管理需要低级调用具有可再入(re-entry)性,这种设计要从内核写起,
可再入性越贴近cpu越好。这样,当scheduler需要一个进程休眠另一进程继续,
那前者就能立即停下来给后者让路。不好的系统就不能保证前者能在任意执
行状态停,使得后者不能立刻开始。表现就是系统反应迟缓,占用不同资源的
进程不容易彼此让路。
不这方面讲linux也不太好,它的内核有不少操作地方是"单任务”的。能完全
保证需要开始的进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开始是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不谈测试细节光说测试结果是没有意义地~~~

我说的意思是HT技术确实可以提高性能,当然前提是你的系统必须做并行优化。
这一点可能我们单位得出的结论和WP他们单位得出的结论不太一致,因此我想提出来。

mh,
至于你后面讲的这些,以我们自己优化Linux的经验来看,它在进程调度的效率上只能算是中下水准,不过如果系统内进程数目得当,并行计算效率提升还是可观的,所以说,它在并行支持方面也还是有一定适用范围,不能一棍子打死。

并行计算的性能提升牵扯到的因素太多,这方面也是我们近期研究的重点,由于Intel的内存控制没有集成到CPU内部,因此Intel非常关心Cache命中率,我现在这颗CPU是2M L2 Cache。包括他们给我们的一些性能调优软件,也有很多是把重点放在这个方向上,他们甚至提出采用CPU绑定的方式来减小Cache污染,以提高性能。
今天下午14:00,我正好要和Intel某部门谈合作事宜,其中一方面就是在我们的平台上,提供针对Intel CPU的优化方案,因为他们一直不满意自己的CPU实战性能。


扯得有点远了,还说视频处理,还说Windows平台吧,毕竟我现在只能用它。
除了并行方面我想还有其他因素,这两天我再看看关闭HT的效果。
过几个月等内存价格降一些,我还会把内存加到4G,但现在没有想清楚这些内存是用来做ramdisk划算还是都交给Windows管理(用作系统缓冲)划算,谁有这方面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这么说罢,我们在2CPU的机器linux环境下打开超线程,跑两个耗费CPU的进程,于是,一个进程分配了CPU0的超线程0,另一个进程分配了CPU0的超线程1,长时间占用。而CPU1则完全休息。操作系统不能区分逻辑CPU和物理CPU。
于是我得出结论,关掉超线程,机器快一倍。因为没有逻辑CPU了,两个线程完全跑在两个物理CPU上,不用一个物理CPU在两个逻辑CPU中平均分时间片了。两个CPU都跑满总比一个跑满一个闲置快。
这个结论至少在运行的线程数大于1并且小于逻辑CPU数的情况下是正确的。两种极端情况,线程数是1,还有线程数正好等于逻辑CPU数的情况下例外(这个情况下,假定每个线程所需运行的时长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呃,我知道区别了。你说的单处理器,我说的是SMP的情况。老实说,单处理器的超线程情况我没有测试过。
也许是我的偏见,HT确实没什么用。想并行处理快,还是直接上双核或多核吧。还有多CP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有一点不同,我们测试过单CPU+HT和双Xeon+HT的情况,内核都是SMP。
其实关键就是你说的线程数目,如果不如逻辑CPU多,肯定不行。

双核现在值得用的是Core 2,我初步打算过一年换6700,今年不用的原因是太贵,一块CPU要4K,赶上我整机的价格了,而现在这块631只要515元,可以超到4.2G,目前当作P4 4.0用;)
不选P4 D8xx和 D9xx的原因是Cache不比631占优,而且发热量是个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操作系统里除了你的视频应用外还有几十进程/线程要跑,所以如果不作手工绑定很难控制线程数与CPU比值。视频转码时最大瓶颈是算法没办法自己优化,只能在各种参数之间选择试验。
这大概和我使用avisynth和virtualdub这种非商业软件有关,也许商业软件优化更好些。我做 去交错->改图象大小->XViD 的处理过程中,好的去交错算法要用30%CPU,改大小10,转XViD50%以上。如果不计质量,那大概XviD会到80%。这种方式,加内存不会有什么作用,因为磁盘IO不花什么CPU时间。
我用的常见的商业软件将DV文件转为mpeg4性能速度最快的是Nero Recode.比别人快30%

夏天一干这个我的房间就要开空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除了计算量很大的,其他的线程、进程基本上是Idle状态,不消耗什么cpu时间的,可以忽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夏天一干这个我的房间就要开空调。
还好我买的是631,得益于65nm工艺,发热量还能够承受,用TT的火星九就能把超频的CPU温度控制在60度以内。

我目前问题也出在Xvid转换上,其他方面基本不占多少时间,这是大内存的好处。你说的去交错是什么意思?我不太了解。


>磁盘IO不花什么CPU时间
但是它会花费CPU的等待时间,而且有些情况下减少IO也确实可以减少CPU占用,比如在页面管理中,缺页中断肯定要耗费额外的时间。
其实我现在就担心这些多媒体处理软件自作聪明,硬要拿一块硬盘空间做缓冲处理,没有想到我已经给他提供了足够的内存。PhotoShop就是一个例子,不知道新版本有没有改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除了计算量很大的,其他的线程、进程基本上是Idle状态,不消耗什么cpu时间的,可以忽略。

对!
所以mh大可不必在意那些系统中闲置的进程,除非数量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去交错-->deinterlace
是这么拼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去交错-->deinterlace
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东西,查了一下,感觉它是传统视频技术的产物,好像在我的DV上没有这个问题,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我压缩mpeg4格式时,有三个选项,包括上场优先、下场优先和基于帧,现在我都是选择帧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interlace就是隔行扫描(从电视遗传下来的)。隔行扫描的视频直接编码,会有一些难堪的黑色横条,尤其是在图像颜色变化的边界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DV机上的文件,除了直接注明的,一般都是有交错(interlaced,也叫隔行扫描)的,每一"帧"有两个"场"组成。你要是以后肯定用能处理交错的播放器看(VLC,电视机,还有别的什么),那你就可以不走去交错这一步。但电脑上绝大多数播放器都是无交错的(progressive, u-interlated, 逐行扫描),这样你要是看有交错的视频,那动的物体都会有个模糊边,定格时看有锯齿。这有个比较详细的网页 http://www.100fps.com/

去交错的过程就是把有交错的转成没交错的视频。这个过程看似乎简单但奥妙很多。最普通的办法是每隔一场就丢掉一场,或者平均一下,效果都不好。我找到的效果最好的是mvbob,产生的结果基本完全没有交错痕迹,但速度极慢,是一般去交错算法的1/15 - 1/20。其他的介于中间的有leakkerneldeint, tdint等供选择,比较见 http://heptium.sh.cvut.cz/~integra/deint/
(注意图中划线的地方和文字地方)

另外,要想完全保存含交错的视频的动作流畅性,那就要转成2倍fps的无交错视频(25fps->50fps)。可惜我家的DVD机+电视组合看不了50fps,所以我现在只转成25fps的逐行视频。

另外,我发现往硬盘上写3MB/s和0.3MB/s完成速度差不多,就是说写盘不是瓶颈,很可能
压缩和写盘是两个线程,并不互相撞车(至少对于virtualdu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又活过来啦,可以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电脑上绝大多数播放器都是无交错的(progressive, u-interlated, 逐行扫描),这样你要是看有交错的视频,那动的物体都会有个模糊边,定格时看有锯齿。

这个我昨晚验证了一下,如果压缩时采用上场优先、下场优先,则定格时有锯齿,而采用基于frame的方式,则没有锯齿,但有一个虚影。


另外,测试表明Ulead在压缩xvid时,开启HT和关闭HT的时间耗费一致,一段全幅DV 6'40"的文件,需要5分二十多秒,百试不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提到上场下场就意味着是隔行的.逐行是没有场的概念,只有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提到上场下场就意味着是隔行的.逐行是没有场的概念,只有帧
那么我是否可以理解为:选择基于帧的方式制作xvid,则程序内部自动进行了去交错,而选择基于场的方式则未做去交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2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不确定。我怎么用过ulea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呵呵,看了大家的讨论,挺有意思。。。俺以前在国内某非编硬件公司做过一段时间技术支持,聊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视频编辑渲染运算,主要运算量消耗在特效渲染和输出重新编码部分,一般都是以层为单位叠加、衡量,比如四层、六层(包括素材层、特效层、字幕层等若干层,比较直观得说也就是非编软件中“轨道”的概念),当然广播级的非编都是指实时渲染(一般需要NLE硬件支持),无需等待,要求1:1甚至更高速度输出特效渲染结果,可以实时预览、浏览、修改、渲染输出。

专业的广播级非编系统,都配有硬件非线性编辑卡。配套对应的非编软件也做过一些优化,非编卡的硬件部分有专门的GPU和CPU,就象PS2游戏机跟普通PC玩游戏的差别,能够有效解决渲染过程中的运算瓶颈问题。
也就是说,其实真正的广播级非编平台的硬件配置并不是特别高,主要要求系统平台的稳定性和板卡兼容性,因为主要特效都是靠非编卡来运算,而有的非编卡其实很挑板子。
国内很多非编套机工作站,说白了也都是攒出来的,PC部分配置一般P4或者Xeron即可,如果真的想玩非编,与其花重金在机器配置上,不如踏踏实实上一块硬件的广播级非编卡,虽然价格不菲,但也比前两年便宜了很多,比如以前的主流之一的DPS Velocity非编卡,原来一块曾经卖到8w多,基于它的非编套机卖到2、30w,现在dps卡也就2w出头,加上pc部分,也就不到3w就能搞定,但这是真正的广播级标清非编工作站,1:1实时渲染,用起来爽得多。

当然,随着后来PC性价能不断提升,CPU+GPU+IO的纯PC非编方式也逐渐流行起来,但从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目前还是不能完全取代专业非编卡工作站的主流地位,而随着高清HD摄像机信号源的普及,数据量和运算量都有了平方级的增长,纯PC工作站跑起来依然吃力,更不要说胶片级电影特效以及其它特殊效果需求,还是需要有硬件卡的支持,之前好莱坞比较流行的王道特效装备是SGI的工作站。

一般电视台内部的工作网络,用上行、下行的光纤连接各个工作站、素材库、服务器、NAS等,存储需求包括各个栏目的片头、片花、广告、节目正片。。。一般标清信号级别的,存储量都在TB级以上了,随着国内的发展,很多省台的设备方面投入都超过了CCTV的水平,比如HN卫视。。。


至于软件方面,更多推荐avid、Vegas之类,个人比较喜欢Canopus的Edius Pro,康能普的视频编码器是我感觉最好用的。
电骡上可以搜索关键字下载:http://lib.verycd.com/2005/11/04/0000072940.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啊,为了我3千买的DV机配3万块的非编器材?我还是以时间换价钱吧。

不过我趁机会问问,为什么同一段dv拍的的视频,我生成的25fps和50fps的avi视频文件(用xvid编码)大小差不多呢?我觉得帧速高一倍,文件即使经过压缩也应该大几成吧?
50fps比25fps的动作流畅得多,可惜有些设备上放不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懒得打字,转点东东参考一下吧:

动态关键帧距(I-frame interval)

动态关键帧距是另一个XviD所具有的,在空间和画面之间获得最大平衡的技术。我们知道在视频压缩中不是每一帧都记录着全部的画面信息,事实上只有关键帧记录着完整的画面信息,而后续的P帧(P-Frame)仅仅是纪录下与之前一帧的差值。如果关键帧之间的画面变化很大,则会浪费宝贵的空间在P-Frame上;而加入把变化很大的那一帧记录在关键帧里,那么由于后续的帧不再有更大的变化,就可以节省P帧所需的空间。因此,根据画面镜头切换和运动幅度来变换关键帧的位置,对于视频压缩下的画面质量提高,就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WK!
nick是干什么的,感觉是全能呀:-)
我见过你吗?

另,对mp2压缩算法有研究吗?它也有类似于关键帧的这种处理方式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8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见过,嗯,年初攀冰时候,还有几次前两年在白河,前一阵跟风总碰过一次面,msn [email protected]

已经5年多没接触视频行业,有非编的相关问题也可以咨询Ricar,他现在在台里作栏目,自己也有台PC,使用Vegas方面的实战经验比较丰富。

btw:流媒体方面,对算法方面其实也就是个一知半解,因为自己不是Coder,主要兴趣点还是在应用吧。
以前有朋友在国内作这方面行业的,不过很久没联系了,也不太了解现在技术发展。
风总也是作这个行业的,哈哈,他应该才是这方面的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记得I frame(还有B,P什么的)好像是间隔不变的,所以体积也该加倍。但现在想想大概是弄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自从一年多前对比研究后,有人用C写了原来用python脚本语言写的一个很好的avisynth去交错模块,现在很好的去交错计算只用原来的1/20时间不到了!现在在我的2.8GHz机器上,把DV视频文件转换为xvid格式只用不到2:1的时间,而且质量远比以前号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5 16:30 , Processed in 0.0752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