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51|回复: 1

转帖:专家眼中的印地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4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主题:转帖:专家眼中的印地安(上)
作者:假扮熊的狼  发表日期:20040905 11:46:49 [表状]

  

  
专访王大有:中国人发现美洲诸问题(上)

 版权所有:bufu201 原作   提交时间:2002-11-03 23:35:20



专访王大有:中国人发现美洲诸问题(上)

作者:布服

400万年以来形成的中华人种,十万年前从亚洲腹心地区中国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北两地,向北越过蒙古高原,经东北亚不断迁徙美洲,距今9700年的中华上古文明时代以来,至少有十余次移民美洲的浪潮,这些移民成为美洲的先住民;他们将离开中华大地时的文明成就,一并带到美洲,并在新的环境中得以发展,使美洲文明带有中华母体文明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种在古代美洲形成的中华文明的美洲支、南太平洋支,在距今约7000至6000年间,就已经形成了以上古中华文明为特色的太平洋文化圈,一直延续到1491年。

  以上陈述已非一个假说,而是由王大有与宋宝忠、王双有合作二十年,采用十二重考证法,经过综合考证所取得,他们自1983年以来,在贾兰坡院士、周谷城会长指导下,全力以赴研究1491年前的古代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亲缘关系,填补了国际史研究空白,出版了《龙凤图集》(1988)、《龙凤文化源流》(1988)、《中华祖先拓荒美洲》(1992)、《龙凤传人》(1993)、《图说中国图腾》(1998)、《图说美洲图腾》(1998)、《图说太极宇宙》(1998)、《三皇五帝时代》,《上古中华文明》、《中华龙种文化》(2000)、《宇宙全息自律》、《天人合一养生》、《生命密码解读》(2002)等二十余部专著,在海内外发表数百篇论文、文章,以及电视广播等专题节目。周谷城多次在太平洋地区文化与文明起源学术会议上,称“这是一个发明一个创造”,“深入研究下去,一定会导致中国史、世界史改写”。

  1992年为“世界土著人民国际年”,王大有等发表了《古代美洲奥尔梅克玉圭商殷文研究——中华文明东迁美洲的文字学证据》,第一次破译解读奥尔梅克文化拉文塔(La Venta)第四号文物六块玉圭版其中四圭上的殷商祖先谱系殷文,指出奥尔梅克文化的主人祭祀中国殷商祖先,惟有解释他们就是东渡美洲成功的殷商人,在中美洲重建了商文明,并因此而自称为“殷地安”人(Yindian),而不是“印第安”(印度人),“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之萨曼岛登陆时,已有殷人后裔生活了近3000年,因听他们讲‘殷地安’,就以为是到了印度,便称他们为印度人(Indians),从此谬误流传。今据考证应推翻其说,以匡天下之大谬”,引起国内外学术界轰动;他们通过古代美洲和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图腾徽铭文化、考古学文化、文献学文化、星象学文化等多重论证,进一步得出结论:公元前4015至4510年(距今约六千五百年)轩辕黄帝氏族战败了魁隗氏炎帝,神农氏、蚩尤氏、夸父氏、少昊氏这些战败的氏族部落或国族,在其后大约500年间,相继迁入东北亚、阿拉斯加、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建立各自的文化区和政权。

中国著名文化人类学、文字学、图腾文化学专家王大有先生,应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邀请,于7月22日来美国作学术访问。他将到达科他人阿吉布瓦部落考察、拜见部落酋长、考察土著人岩画,随后将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作《中国古代文明与美洲土著文明的亲缘关系》的学术报告,到美东地区考察易洛魁文明。王大有出版专著二十馀部。

图为王大有资料照片。


2000年王大有先生出版了《中华文道文库图说中华文明大典》系列三部:《三皇五帝时代》、《上古中华文明》、《中华龙种文化》,5000套书三个月便售尽。三部书详细论证历次向美洲移民浪潮的原因、路线、文化成就。《三皇五帝时代》扉页上印著王大有的题献:“谨以此书,献给15000年以来缔造中华文明的历史祖先,献给10000年以来开拓太平洋龙凤文化圈的英雄祖先,献给8500年以来创造古代美洲文明的中华人种殷地安人。”

2002年7月22日至8月30日王大有先生应明尼苏达州立大学邀请,前来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到土著部落实地考察,并到美东地区考察参观。我有机会参加了接待工作,对他进行了采访。

一、美洲土著主体是“中华人种”

问:古代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问题是21世纪的热门的题之一,请先谈谈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吧。

答:古代美洲文明及其起源的研究,实际上是如何认识美洲土著人民在世界人类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如何评价他们创造的文明的价值。至今为止的考古学证据,证明他们的主体最初来自亚洲,虽然也有一些来自非洲、欧洲或大洋州的移民,但都没有形成美洲土著的主体。这些先行到达者,我们称他们为美洲的原始居民,美洲的土著,美洲的拓荒者,美洲的真正发现者。

现在,由于地球物理学、人类学与科学考古的成就,世界史学界大多数人接受这样一种意见:美洲土著的祖先是大约12万年至1万年之间,特别是最近的2·5万年,由亚洲的腹地中国华北地区,经由内蒙古高原、东北亚和大陆架平原、陆桥、相互比连的岛屿,分批迁到美洲的。

距今15万年左右,北京人一支到达今辽宁喀左地区,留下鸽子洞文化遗址。在加拿大温哥华附近的乔治亚海峡,有12万年前丰富的冰碛物,其中有一些是右手使用过的原始工具,而这正是北京周口店人的文化特征,表明早期美洲的一些原始居民是北京周口店人的后裔,不然他们不可能有周口店人的文化传统。一项追踪10万年前的女性基因——线粒体研究结果表明,最初的线粒体女性基因携带者来自亚洲,支持了美洲土著来自亚洲说。

问:据说,距今3万年至7000年前,自古中国华北到加拿大,有一个细石器分布带,证明美洲早期居民来自华北地区,是这样的吗?

答:这个细石器分布带,中国科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陈淳、安志敏等都作过深入详细的研究。最初发现是在3万年前由中国甘肃、宁夏以及山西朔县为起点,漫布蒙古草原、中国东北平原、东北亚、阿拉斯加、直至加拿大南部。山西峙峪年代距今28945□1370年,东西伯利亚久克台年代为距今22000-10000年前,乌斯的诺夫卡距今20000□10000年前,日本白泷13地点为距今17000年(至今未见有突破20000年者),阿拉斯加年代为距今9857±155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年代为距今约为7000年;这些细石器的绝对年龄递减又一脉相承,有一个完整的连续谱系。贾兰坡院士因此作结论说:“如此高度特化的工具不可能由人类独立地在两个地方同时创造出来,它们向广阔的极地扩散,向东北方向,穿过北亚和北美,分布在东经90度至西经140度,北纬40度至65度之间”,“我称它为华北细石器传统,因为这一传统以华北发现的为最早”,“北美的细石器文化,据我看来是从我国华北地区分布过去的,因为相同性质的文化以华北的发现最早。分布的路线可能是从我国的宁夏、内蒙经蒙古和我国的东北部先分布到东西伯利亚,最后通过白令海峡分布到北美。根据目前的发现物来看,细石器文化的主人在距今11000多年前即到达了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海莱湖地区”,“而后又向南分布,华北地区正是这一洲际文化传播的起点和渊源所在。”所以美洲土著或原始居民是古代中华先民,是不争的事实。

问:那么这是否说明中国境内的黄色人种是连续的,没有缺环的,一脉相承的呢?

答:对,正是这样。这就是说,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证据是相同的,都确认美洲土著是中华人种。

问:你为什么说“中华人种”,不说蒙古人种?

答:中国境内考古发现的古人类——自400万年以来的蝴蝶人,270万年的东方人,170万年的元谋人,120万年的巫山人,98万年□53万年的大荔人、蓝田人,50万年□2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人、28万年的金牛山人,以及10万年以来的北京人、柳江人、资阳人等,直至现代中国人,存在一个完整的体质人类学发展序列和同一特征:1、铲形门齿;2、印加骨;3、矢状□特征。美洲“印第安”同一切黄色人种一样,都具有这一共同特征,构成一个大人种的最稳定的基本特征,这一人种学特征首先出现并成序列发展于中华大地,因此我们称这一人种为“中华人种”。这一中华人种迁徙到美洲的,我们称“中华人种美洲支”。

我主张废除“蒙古利亚人种说”,我在1992年出版的《中华祖先拓荒美洲》、1998年出版的《图说美洲图腾》、《图说中国图腾》中都明确提出此说,“蒙古”称谓始自中国唐代“钵室韦蒙古部”,这个称谓仅指中华人种的北亚支,蒙古支;2000年出版的《三皇五帝时代》又详述了中华人种及其亚种的形成与分布。

我们研究的结果证明:美洲原始居民与中华祖先同祖同源,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中华文化与古代美洲文化是兄弟文化,不同地缘却具有同一的血缘基因和文化基因,因而具有同一的文化传统。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除在公元8至10世纪由北欧到美洲的海盗苗裔,即所谓“白种印第安人”外,美洲土著的主体,美洲古典文明的缔造者,美洲的开拓者,是历次自亚洲移民美洲的先民,其主体是中华先人,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共同创造了古代美洲文明。

二、解读玉圭文字

问:看来你们对奥尔梅克文明的研究,是一个突破,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奥尔梅克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的焦点,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揭开这个谜之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奥尔梅克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是拉文塔遗址,在此发现一组玉器,但无人知道它的名称和用途,所以只称为“第四号文物”(图一)。这批文物发掘以后,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展出,各种介绍古代墨西哥文明的大型画册必然刊登这一组玉雕,但没有任何人注意六块玉圭上还有文字,以为是“图案”、“花纹”,甚至“裂纹”,所以没有人去“理睬它”,更不会有人去“解读”它。

图一:拉文塔第四号文物玉圭。


问:请谈谈你们的解读过程。

答:我是1988年在北京第一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次发现该玉圭上有殷甲骨文“农”、“辛”、“女戎”等字,便开始进行研究。1992年2月28日在《华声报》发表《古代美洲奥尔梅克玉圭商殷文研究》一文,在国际学术界第一次把它们命名为“玉圭”;因为它上端微弧,属于东夷民族太昊伏羲氏的“琬圭”;又因为上面用殷商文字和介于大汶口文化陶文之间的古文字,刻著殷商祖先的名号谱系,我们又把它们称之为“玉圭神主牌位”。而那16尊玉雕像就是殷商人的祖先——奥尔梅克人的祖先,这样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成文记载的文献谱牒和祖先形象的宗祀整体。在此文中我们解读了四块玉圭上的文字;2000年10月□2001年8月这组文物在中国展出,我们在西安、北京重新核实对实物,解读出六圭全文,确认它是殷商文字。

问:怎么确认的?

答:玉圭上的文字,对殷商甲骨文,夏商周金文研究过的人,能识读出来。我们把玉圭上的文字勾摹下来,与中国古文字作对比,即可解读它们。我们把它们作了1□6的编号,作了复原勾摹和摹本殷文解译对照本,同时发表。(图二、图三)

1号圭原文:“郊供玄鸟陨卵(上),降而生商,帝俊携玄女茧翟受卵吞食(中),闭台有孕生子(下)”;2号圭原文:“有女戎氏伯女茧翟感应玄鸟”;3号圭原文:“火祭农帝辛”;4号圭原文:“报祭陬訾氏、蚩尤氏、、相土、王亥并上甲微”;5号圭原文:“十二宗祖二”;6号圭原文:“小日皋”。

这些玉圭原文,可与中国大汶口文化陶文(距今6500□5000年)、连云港朐山少昊勾芒遗址崖刻文字(距今7000□4000年)、良渚文化玉器文字(距今5100□4200年)、商代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族徽(距今3600□3100年),一一对应,是纯粹的中国文字。你不认识这些字不要紧,只要你对比一下,就一目了然。

2001年8月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为此做了专题节目,将这六圭上的文字逐一作了特写,我在节目中说:如果不是殷人东渡美洲成功,怎么可能把殷人祖先的牌位、谱系带到美洲?如果不是中国殷商文字,为什么可以和殷商文字一一比对吻合?

图二:拉文塔第四号文物玉圭文字全文摹本。

三、为美洲土著正名为“殷地安人”

问:你们力主将美洲土著正名为“殷地安人”,根据是否来自对拉文塔玉圭文字的解读?

答:不完全是。拉文塔玉圭殷文的破译只是证据或原因之一。

我在1992年首次公布史实:1910年欧阳庚特使在处理墨西哥革命(1908年)杀害华侨的索赔专案时,殷人后裔殷福布族(Infubu)百余家族自称是殷人后裔,要求清政府庇护,代为索赔。还公布了欧阳庚之子欧阳可亮在殷地安仆人家生活的经历,他们每日相见、吃饭、睡觉前都要互道一声:“殷地安”。这个家族自称“殷飞虎”,还有“殷飞鹰”、“殷飞豹”、“殷飞蛇(龙)”、“殷飞兔”等,都说是“三千多年前从天国经三千天之浮桥岛”而来,并且所有印第安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西方”,面向西方祭祖,祖先的化身是黑色的“雷鸟”(俗称“大黑鸟”)。这显然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商朝遗民逐岛迁徙渡海来到美洲。“殷地安人”是他们的自称,意为中国殷商人,并祝愿殷人在新地平安。

问:这些材料你是怎么知道的?  

答:这些史料是我的义父欧阳可亮在给我的信中写的。我把这些史实整理,公布于世。

图三:拉文塔第四号文物玉圭文字对照解读本。


问:哥伦布把他们称为“印第安”显然是错了。  答:那当然。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登上萨曼岛时,他们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得到的回答是“Yindinan”,问你们是什么人,得到的回答是也是“Yindinan”,于是哥伦布认为自己到了印度,因此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美国学者艾·巴·托马斯(Alfred Barnaby Thamas)在他的《拉丁美洲史》中说,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达美洲的蒙古人型的圆颅人种称作“印第安”人,也就是说“印第安”人是专门指称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圆颅人种。这时的中国正是商末周初,也就是武王伐纣的时候。当时商纣王与攸侯喜征东夷人方成功,自己回殷都安阳过春节,十万殷军留守山东,结果武王攻克朝歌、纣王自焚。殷军民25万人在山东失踪,而这时也正是托马斯讲的中美洲的圆颅人突然出现,奥尔梅克文化兴起。美洲学者一致公认奥尔梅克文明是突然出现的,而且又具有鲜明的商文化特征。奥尔梅克人有圆颅和变形长颅。公元前1000年的圆颅人自称为“殷地安人”,也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了。况且拉文塔第四号文物的年代也正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

因此,哥伦布谬称的“印第安人”理应废除,正名为“殷地安人”。  

问:殷人既然到达中美洲,并立国定居,殷商文字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或说是一个决定性的证据。

答:对。可以确认是殷商古文字的还有:美国四角地石板上的52字,危地马拉玉圭上的成组文字,利玛陶盘上的文字等,共370余例。  

主题:转贴:专家眼中的印地安(下)
作者:假扮熊的狼  发表日期:20040905 11:48:21 [表状]

  

  
专访王大有:中国人发现美洲诸问题(下)

 版权所有:bufu201 原作   提交时间:2002-11-03 23:36:40



专访王大有:中国人发现美洲诸问题(下)

作者:布服


四、殷地安人的祖先皆姓“风”

问:据说你考证出所有殷地安人的祖先皆姓“风”,有何证据?

答:玛雅的风神、雨神、羽蛇神的头顶上,都雕刻中国古文字“风”或“天”字,这是标识殷地安人祖先族属的证据,是他们的族姓、氏姓。这为我们查证他们来自哪个民族,提供了直接的识别标准。

问:请详细谈谈。

答:先讲一讲中国的“凤”姓,因为殷地安人的“风”姓,始源于中国。

史学界公认,中国最早的姓是“风”,“风”姓又分成三大支:一为“凤”,龙蛇虎兔龟蛙图腾;龙蛇部又分化青龙蛇部和红龙蛇部;青龙蛇部称雷泽部或方雷盘古部,本名为方,又称“房”、“防”、“旁”、“防风”、“方雷”,以雷龙(今称扬子鳄、巨蜥蜴)为图腾标志;青蛇部称虬“九”、“修”。红龙蛇部称华胥氏、烛龙氏(祝融氏)、烈山氏。龙蛇图腾的都是“虫”部风姓。

图四:玛雅金器风姓太阳神。胸的左侧为“凤”,右侧为“凰”。

一为“凤”,鸟图腾;以鸟为图腾的为玄鸟,总称为燧人掩(上合下廾,音眼)兹合雄氏(又叫合雄氏或合洛氏、洛氏)凤姓始祖合称“乙洛”又称“伊洛”氏,他(她)们是中华民族的第一祖。燧人掩兹氏所崇拜的鸟是“啄木出火”的啄木鸟,燧人掩兹氏因为观察这种鸟发明人工取火,称它为离朱鸟,口中衔朱,把它作为太阳鸟。“凤”鸟最初指的是这种玄鸟。

一为“夙”(凡内加日),太阳图腾;太昊氏、少昊氏、羲和氏等以太阳为图腾,或以太阳鸟为图腾。“夙”后演变为“凰”。风和凤凰的“几”或“凡”,是天盖天穹的“弓”形,它是“风”、“凤”、“夙”、“凰”的取义本源。也是“天”的原义。燧人掩兹氏首先发现了太阳在天穹的运行轨迹如弯拱形,这就是把“弓”横过来看。又发现太阳夜晚运行是呈相反向,是反弓形,将两个正反天形合起来,叫作会合、合雄、合洛、掩合,该字首见于7000多年前的中国山东连云港云台山将军崖少昊太阳历刻石,盛行于6500□5000年前中国大汶口文化、大河村文化、庙底沟文化、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这个复杂的标志经过简化就作“凡”、“几”,也就是“风”。

问:那么你是否能介绍一下美洲殷地安人的风姓标志呢?(图四、图五)

答:第一类是弯拱形风姓标志。玛雅人(MAYA)、阿斯特克人(AZTEC)、萨波特克人(ZAPOTECA)、华斯特克人(HUASTECA)等的风神、雨神恰克(CHAC)、德拉洛克(TIAIOC)、库库尔坎(KUCULCAN)羽蛇神的王冠上、面具(面罩)、图腾像上都有这个标志。

第二类是H和凡形风姓标志。在北美洲赫比(赫胥氏HOPI)、那瓦后(那娲后,NAVAHOS)、密西西比河蚩尤裔支殷地安人的族徽、中美洲阿斯特克(AZTTEC)太阳历中心的奥林(OLLIN羲和氏飞蛾标志)、南美洲蒂亚瓦纳科(TIAHUANACO)文化、纳斯卡(NAZCA)文化、瓦理(HUARI)文化、查文(CHAVIN)文化中都有这个标志。扶桑树也作H形。

第三类是上下天穹掩合的原生型。见于奥尔梅克(OLMECA)文化、玛雅(MAYA)文化等太阳神、羽蛇神、风神、海洋神、雷神、云神、地母神、凯察尔柯特尔(QUETZALCOATL)、太昊鸟(MACAW,太昊译名)。各种殷地安人手抄本上的凯察尔柯特尔或库库尔坎神降人间、沿扶桑宇宙树上下,也都有这个风姓标志。

图五:玛雅文化陶塑盐兹鸟载日飞行(1)。中国战国时期盐兹鸟(2)。南美洲秘鲁盐兹鸟(3)。

这就说明,遍布美洲各地的殷地安人各支系有一个共同的风姓始祖,这就是在距今1·1万年至7000年前到达北美洲北部地区的华北细石器文化的主人——燧人掩兹氏及伏羲氏女娲氏。他们已不是原始人,而是有族姓,已发明了《河图》、《洛书》,是懂得大山天齐纪历和扶桑建木纪历的文明人类、他们第一次把1·47万年至9000多年前的合黎山龙首山文明、昆仑山文明、舞阳贾湖及王屋山文明,带到了美洲,所以在加拿大温哥华和夏罗特皇后岛(QUEEN CHARLOTTEL)的燧人掩兹氏、方雷氏称作雷鸟氏、玄龟氏,魁隗裔民称“因纽特”(INUIT)。赫胥氏被译为“赫比”,太古母(TAIKOMI)女娲被译作那瓦霍(NAVAHO),称作“蜘蛛妇”——实际是掩兹时代的织女、须女、须句氏;盘古太昊被称为天父羽蛇神,少昊被称做金星神,羲和被称为天母太阳神,常羲被称作月母兔神,句芒木正重在南美洲值守蒂亚瓦纳科太阳门,夸父缔造了古秘鲁河谷的查文(CHAVIN)文化。

五、美洲土著怎么来到美洲

问:这就涉及到他们进入美洲的路线,是否与华北细石器马蹄形分布带重合?

答:重合。但分为东西两线。  

问:愿闻其详。

答:东线沿太行山进辽东半岛进东北平原,入东北亚,西线沿昆仑山(合黎山、龙首山)、贺兰山、六盘山、阴山,北越黄河河套贝加尔湖向东沿黑龙江向东,直达入海口,进东北亚,与东线移民汇合,到阿拉斯加进北美洲。

问: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是追逐猎物,二是在1万□9千年之间在贺兰山海渤湾的乌达海泛滥成灾,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燧人掩兹氏走西线向北迁徙。向东迁徙的一支在9000□7800年间又发生洪水灾难,这批华北人进入山地、经王屋山、太行山、努鲁儿虎山北上迁徙;同时留在甘肃大地湾的西线居民沿六盘山、贺兰山北上迁徙,到达美洲后成为“大地尼语系”(NADINI)的各族人,居住在加利福尼亚西海岸一带。距今6500□6000年间黄帝打败夸父、蚩尤之后,先是夸父蚩尤少昊的主力部队出华山潼关至甘肃天水、贺兰山,北达贝加尔湖,再转黑龙江流域,漫布东北亚,成为爱斯基摩人,他们自称“因纽特”,“夸扣投”,“特林吉特”(TLINGITS),向南直达秘鲁河谷,《山海经》记为“波谷”“皮母丘”;少昊支在北美洲称为“那该后”(NAGAICHO),木正句芒重随夸父抵达纳斯卡,在帕拉卡斯(PARACAS)湾的沙山上雕刻句芒木正“勾股扶木”标志,手执牙璋和掩兹鸟权杖,成为南美洲的殷地安文化传统。蚩尤一支进入北美后向东发展,当黄帝氏衰落后,他们与蚩尤氏从中国冀北滦河流域走东线迁到北美洲,黄帝支成为易洛魁联盟的核心成员,现居住在美国境内的五大湖地区,蚩尤氏居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距今5800□5100间,华北的共工氏、宿沙氏、欢兜氏、少昊玄枵氏羲和氏常羲氏,走东线迁居加利福尼亚。

图六:玛雅文化陶塑伊萨姆娜太阳神(1)。玛雅文化石雕风神雷雨神库库尔坎(2)。

问:这些迁徙留下了什么物证?  

答:这些迁徙的最重要的物证是北美洲赫比人与那瓦霍人的世界递迁图,中美洲玛雅与阿斯特克人的五日太阳历图,记载了这些悲壮的移民过程。

问:还有其他物证吗?

答:再举一个古文字,这个字很像“出”,但下面没有两边的短“I”。最早见于距今9000年的中国河南舞阳贾湖太昊遗址的一个据认为可能是权仗的柄端端面上,在大地湾人向北迁徙的必经之地贝加尔湖岩画上也发现了这个字,在中美洲殷地安人的陶器上发现了这个字,在南美洲帕拉卡斯的沙山上发现了这个具象化的“勾股扶桑树”,而“勾股扶桑树”是太昊的助手勾芒的发明,这个标志留在了中华先人迁徙美洲的路途中,与细石器的马蹄形分布带正好重合,证明这确实是必经之路。

问:现代人很难理解他们怎么能跨越太平洋的障碍,是否还有其他的迁徙路线呢?

答:这些迁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1·2万年以前是穿越冰期的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消失后是沿太平洋沿岸的大陆架浅海的岛屿逐岛迁徙;浅海消失后是从贴近陆地的岛屿迁徙;沿北太平洋黑潮暖流,走海路越海到北美洲;沿南太平洋通过四群岛迁徙到南美洲。

六、美洲土著与中华人种的同源族系

问:美洲土著的风姓共同祖先是谁?

答:在中国燧人、伏羲、女娲都是风姓。美洲人的祖先一个是伊萨姆那(Itzamna),(图六)他是燧人掩兹,即中国的伊洛萨姆。这是苗彝等族的音读;另一个祖先是凯察尔柯特尔□库库尔坎,他是中国的太昊少昊。

遍布整个美洲的殷地安土著,普遍以凯察尔柯特尔(Quetzalcoatl)为共同祖先,他的原型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太昊及其传人少昊,因此具有龙(羽蛇)凤(风神雷鸟)、太阳和观测金星的图腾习惯。凯察尔鸟(Quetzalcoatl Macaw)就是“太昊”的记音。见于各种手抄本,木雕、石雕中的凯察尔柯特尔,重复著相同的出身和业绩。在俄克拉何马州斯比拉·蒙特(Spiro Mound Oklahoma)贝雕上刻的是伏羲女娲交尾图苍牙(牙璋)、蚩尤等图腾祖先像,地母、大地女神恰克(Chac)、德拉洛克(Tlaloc)是句龙后土;句芒重就是南美洲查文化中和太阳门上的执圭矩的太阳神。几乎所有重要的美洲殷地安祖先神,都来自古代中国。也都是中国人的祖先。  

问:古代美洲土著与中华移民在美洲同源族系,如何划分?

答:自最后一个冰河期以来,古中国境内的先民一批又一批迁徙到美洲全境,形成了一个个文化群体,带去的大地湾仰韶□红山□庙底沟羌、狄炎帝黄帝文化,穷桑(扶桑)大汶口□龙山东夷文化;通古斯河姆渡良渚百越苗蛮文化等,在各个层次上,均与中国境内同期文化,可以指认,一一对应、吻合;又与民族的现实状态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在族史和文献记载上也是彼此呼应,相互补充佐证;美洲的中华先民保持的上古习俗,补充著中华上古史,是中华上古文明的活化石。

中美洲的奥尔梅克(Olmeca)文明,是殷人东渡美洲重建的殷商文明,拉文塔(la Venta)玉圭殷文和亚利桑那州博物馆藏殷文岩刻,秘鲁伊卡陶器殷文等破译,确证了这一史实。

玛雅文字中仰韶—大汶口文字与殷文混用,证明其文化渊源更早。

因此可以说,至少9000年以来,移居美洲的中华先民,是美洲土著的文明主体,拓殖了美洲,为世界和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问:学术界对您的研究成果如何评价?

答:从1983年到现在,我们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作为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以周谷城、贾兰坡、房仲甫为首,全力推进这项研究,引以为学会的骄傲,中国国内的证伪派虽持有不同意见,但至今未见公开批评。倒是支持者不断发表评论,如:林河、刘志一、何光岳、龚维英、陆思贤、郭大顺、苏秉琦、李维华等。我们很感谢冯英子、孟伟哉、常大林,以及黎岳庭、刘润汉、黛薇等对我们的支持。

我们和墨西哥、秘鲁,美国的专家,国内的专家,已经形成一个研究群体,我们的研究结论在墨西哥这几年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观点。事实与读者,是最终检验我们成果的试金石。只要我们面对事实,就可以重建历史的丰碑,就可以还历史的真相。我们愿同美国朋友、美洲朋友、各国朋友一起研究这个课题,一起完成这个使命。





--------------------------------------------------------------------------------
作者:shenj  日期:2003-2-12 23:08
  从北京坐飞机去北美最近的路径,不是沿着北纬 38 线,而是经过东北平原上空、西伯利亚东海岸、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再往东南飞翔。在平面的地图上这是一条弧线。在地球仪上,这是圆球表面大圆的一段弧,它在甲、乙两地和地心三点确定的平面上。北纬 38 线是个小圆,反而是弯路,远路。从北京到欧洲最近的路是经过乌兰巴托、贝加尔湖,先到莫斯科或列宁格勒(圣彼德堡),再穿过丹麦往南。从中国中部到美国中部,穿越北极是最近的路线。去美洲另一条路迳是以大洋洲为中点的一系列海岛,可以到达中美和南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边打仗边走的。在远古和平年代,那种路线可能都是先民非常熟悉的长征路线而已。走出去是去打开生路,走回来是来朝圣寻根,来来往往一定很热闹。那种山海经早就流传开了。成吉思汗可以去欧洲,蚩尤和殷商遗民当然也可以去美洲。玛雅人心目中的天国是在西北方,方向感很精确。我是相信那种猜测的。重要的依据是人种、考古、口头文学、文化、玛雅文字,不是语言。那个问题热炒一个世纪,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 本帖由 shenj 于 2003-2-13 03:21 最后编辑 ]


--------------------------------------------------------------------------------
作者:麦耘  日期:2003-2-13 09:52
美洲印第安人源于亚洲,这是很早就已被人类学家确认的了,但文化和语言方面的证据却很少,尤其是语言方面的。从上面的文章看,王先生的许多重证据中恰恰缺少了语言方面的考证。我仍然是那句话:汉语与印第安语言在系统上有何异同?哪些特点显示它们是同源的?能否找到一批有对应规则(语音上和语义上都对应)的词语,尤其是属于基本词汇的词语?这是证明印第安人是殷人后裔的必要证据(就是说,缺乏这个证据,证明就不能成立)。文章提到的玉圭上的古文字,因看不到图片,没法评论。国内古文字学界对此好像没有任何反映。不过就文中谈到的“风”字,似乎跟古文字学界一般的说法不一样。
发表于 2004-11-17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真无聊!!!

我还知道有一个非洲女人是全人类的祖母!!!

为什么文化总被某些人做成了枷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9 06:06 , Processed in 0.0891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